欧美成一级,亚洲欧美一二三区,国产男女爽爽爽爽爽视频,欧美成人性色xxxx视频,丰满毛片,欧美高清在线视频在线99精品,99爱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

  當前位置:首頁 > 學習教育專欄
【紅色記憶】中共三大開啟中國革命新篇章

來源:黨委工作部     發(fā)布日期: 2021-03-31

1923年在廣州召開的中共三大,確定了國共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的基本方針,實現(xiàn)了與國民黨的歷史性合作,是黨史上首開統(tǒng)戰(zhàn)工作先河的會議,它無論對于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都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。中共三大不僅促進了國民大革命的勝利進行,取得了輝煌的歷史功績,而且開啟了中國革命的新篇章。

 

 

中共三大開啟中國革命新篇章

 

文章來源:澎湃新聞·澎湃號

 

1923年6月12日至20日,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山恤孤院31號(現(xiàn)恤孤院路3號)召開。陳獨秀、李大釗、毛澤東、蔡和森、陳潭秋、惲代英、瞿秋白、張國燾、李立三、項英等來自全國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30余人出席大會,他們代表了全國420名黨員。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參加了會議。陳獨秀主持會議并代表第二屆中央執(zhí)行委員會作報告。

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

 

大會的主要議程有三項:一、討論黨綱草案;二、討論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問題;三、選舉黨的中央執(zhí)行委員會。

會議的中心議題是討論與國民黨合作、建立革命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的問題。陳獨秀在報告中,著重說明了中國共產黨決定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的依據和過程。代表們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、建立革命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。經過討論,大會接受了共產國際關于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進行合作的指示,通過了《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》、《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》等文件。這些文件的中心思想是,黨在現(xiàn)階段“應該以國民革命運動為中心工作”,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,采取黨內合作的形式,同國民黨建立聯(lián)合戰(zhàn)線,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的重要任務。文件還規(guī)定了要保持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的獨立性的一些原則。

 
   

 

 

 

 

大會選舉陳獨秀、蔡和森、李大釗、譚平山、王荷波、毛澤東、朱少連、項英、羅章龍等9人為中央委員,鄧培、張連光、徐梅坤、李漢俊、鄧中夏5人為候補中央委員,由陳獨秀、蔡和森、毛澤東、羅章龍、譚平山(后由于譚調職,改為王荷波)5人組成中央局,陳獨秀為委員長,毛澤東為秘書,羅章龍擔任會計,負責中央日常工作。

黨的三大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策略原則和共產國際的指示,結合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,充分發(fā)揚民主,在分析中國社會矛盾和明確中國革命性質的基礎上,正確解決了建黨初期,黨內在國共合作問題上存在的重大分歧,統(tǒng)一了全黨的認識,正式確定了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,與國民黨進行黨內合作的策略方針,使黨能夠團結一切可能聯(lián)合的力量,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。

黨的三大之后,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,孫中山先生對國民黨進行了改組,確定了聯(lián)俄、聯(lián)共、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,召開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,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,全國掀起了聲勢浩大、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眾運動,勝利地舉行了北伐戰(zhàn)爭,促進了中國革命的高漲。但是,大會對于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、農民問題和軍隊問題沒有給以應有的重視。黨的三大結束的當天,代表們來到黃花崗烈士墓前,在瞿秋白同志的指揮下高唱國際歌。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,就在雄壯有力的國際歌聲中勝利閉幕了。

 

延展閱讀:

在廣州召開的中共三大,是黨史上開統(tǒng)戰(zhàn)工作先河的會議。中共三大要解決的主要問題,是實行國共合作的問題,是一次理論創(chuàng)新、觀念更新、方針政策調整的會議。會議決定以“黨內合作”的形式,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,從而將黨的工作推向一個嶄新的進程。中共三大是唯一一次在廣州召開的全國黨代表大會。廣州是當時國共兩黨聯(lián)系最密切的地方,在實踐中,共產黨人逐步深入認識到當前的革命是反帝、反封建的國民革命,必須建立革命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,與國民黨實行合作。中共三大后,國民黨一大又在廣州召開,正式形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,轟轟烈烈的中國大革命,由此拉開了序幕。

大革命時期,廣州是全國革命運動的中心,掀起過轟轟烈烈的工、農、學、商、婦女運動,發(fā)生過一系列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的歷史事件,如省港大罷工、兩次東征和北伐戰(zhàn)爭,并形成了令各地革命青年衷心向往的四大革命基地,即農講所、黃埔軍校、東園(省港罷工委員會)、中山大學。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眾多著名革命人物,如陳獨秀、李大釗、毛澤東、瞿秋白、周恩來、劉少奇、陳延年、張?zhí)?、鄧中夏、羅亦農等,都在廣州留下了他們活動的足跡。更值得注意的,是中共三大及廣州大革命的歷史對整個中國革命,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后來被毛澤東總結為中國革命“三大法寶”的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、武裝斗爭、黨的建設,在當時的廣州已開始實踐,并且取得了成果,積累了經驗。

大革命時期周恩來、陳延年領導的中共廣東區(qū)委,轄區(qū)廣,黨員多。廣東全省黨員從建立時的幾個人,到1926年9月發(fā)展至5000人,再到1927年夏發(fā)展至近萬人。在廣東從事革命活動的黨員,不但有廣東本地的,還有來自海內外各地的;不但有工農干部,還有知識分子。廣東區(qū)委重視加強黨的自身建設,特別是重視開展黨內教育,很早就辦有黨校、黨刊,并定期舉辦政治報告會。區(qū)委重視組織建設、制度建設,設主席團制,實行集體領導;區(qū)委之下,設“軍委”和負紀檢之責的“監(jiān)委”,這兩種機構,為當時各地黨組織所未有。在黨的建設方面,廣東區(qū)委的許多工作,亦是具有開創(chuàng)性的。

 

武漢城市公共設施運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主辦 鄂ICP備2020021143號
建議使用1024*768分辨率瀏覽本站點 鄂公網安備42010502000139號